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?qū)W習(xí)中,產(chǎn)生愛情欲訂婚時(shí),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,以后,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。如女方父母拒見,則預(yù)示婚事不諧。如雙方老人見面,男女青年則可旁聽,說明婚事有成功希望。如雙方父母議妥,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,然后,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。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愿意贍養(yǎng)雙方老人,到此,親事即告訂妥。
訂親后,選吉日。由男方攜佳肴至女家,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。至夜幕降臨,方撤下酒席,奏樂。不分男女老少,一同跳舞。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,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。
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(cái)物的陋習(xí),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,以表訂親之意。舉行婚禮時(shí),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。男方先備牛車,車上鋪新被,新郎偕同二三名儐相,身穿禮服胸佩紅花,去女家接新娘。至女家,新郎先被推進(jìn)一無人的房間——室內(nèi)擺放一桌豐盛酒席,女方給新郎連斟三杯酒。其后,新郎將酒菜各選一點(diǎn),用一張白紙包上,帶上一瓶白酒,請人送回自家,表示婚事愜意,女家招待甚豐。接著女家又給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飯,里面埋上三個(gè)雞蛋。新郎要剩半碗飯一個(gè)雞蛋給新娘,象征此后共吃一鍋飯,有難同當(dāng),有福同享,永成鸞鳳之好。 儐相于席間也選一點(diǎn)菜肴,帶回家中,以示同喜。
此儀式結(jié)束后,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禮,以謝玉成。然后新娘帶妝奩上車與新郎回家。
回歸途中,趕車人故意把車趕進(jìn)橫壟地里任其簸簸,同車人歡笑一團(tuán),樂不可支。車進(jìn)村邊,村人穿民族服裝,載歌載舞迎接新娘。此時(shí)由男家向趕車人獻(xiàn)出一小桌酒菜。宴罷,趕車在村中轉(zhuǎn)幾圈,再乘興將車趕到新郎家。新郎新娘下車后,步入屋內(nèi)舉行婚禮,儀式與在女方家相似。儀式后,在場男女老幼同歌共舞。此時(shí),新郎新娘“三問三答”,其內(nèi)容是對老人的尊敬、對幼輩的愛撫及雙方海誓山盟之類的話語。宴罷,客歸,新郎新娘入洞房。婚事完畢。